弥渡风光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弥渡风光
春游白云寺
作者:白金龙    发布时间:2016-03-07    浏览次数:39934   【字体:

白云山,亦名诸葛寨山,坐落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城东17公里处,位于寅街镇栗树村委会界内。“千顷梨花万树白,九重春色一庵云”。这一庵,指的就是弥渡白云寺,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寺,千百年来深藏于群山中,历尽衰荣。它曾经像一位高蹈尘外的隐者,被时光遗忘,又被岁月风蚀。如今它好似一阙封存千年的宋词,只要轻轻打开,依然墨韵流香,清新如初,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轴,以洁净的山水,禅寂的时光,吸引着游客的脚步,充盈着文人的诗囊。

据传南诏时有僧人在诸葛名下,在寺之北名为“聚仙窝”的地方建古寺一院,有不少当时的高僧在此谈经论道。现在的建筑多为明清风格。在明崇祯六年(1635年)的《白云碑记》中载。历时三年,重修后的白云寺被称之为“人世之大观”。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碑记中记载最为详细,重修后改良扩充山门,大雄殿仍照旧貌修缮之。玉皇阁基础改建,王阁瑶池,修建金阁缮皇釉瓦,嵌玻璃窗,最后拓地所建。几番修缮重建,如今的白云寺已成为“高人逸亡,登临远眺,不无赏心悦目之情。信女善男,祷佛祈神,瞻拜像之所。”

一径通幽处,苔随履迹生。飞楼悬雨气,空谷翁泉声。地僻僧多古,山青花更明。窥人林外鸟,时听自呼名。这是清代弥渡诗人师道南的《游白云寺》。这里也是美国名记者埃德加•斯诺在他的《南行漫记》里被称为“雾之谷”的地方。

对于白云寺,我并不陌生,我曾独自一人几次登临。春天里,我找寻“千顷梨花万树白,九重春色一庵云”的美丽意境;夏日里,我感受“闲情不畏险,高卧好梦寻”的探险之艰;秋天里,我品读“竹风来自金镶玉,气节智慧一悟收”;而在冬天里,你又可以欣赏“岭上彩云抒复卷,山边旭日忙碧霄。”故而,只要有时间闲情,我都会驾上我的老爷车,带上家人朋友,三巅两簸地跑到白云寺去静闲半日。捧读一卷诗书,倾听一缕风铃。静观一片白云,品一杯香茗,那是何等之悠闲自在啊!

蓝天白云,轻风拂面,辛丑年的春天来得似乎格外早些。朋友在微信群中说,每到春深时节,掩映着白云寺的满坡梨树就会竞相开放,一棵连着一棵,一片连着一片,簇拥在一起,全部让白色浸染个透,堆积如雪,宛若置身银装素裹的北国。

恰逢周末,听说白云寺近期开展赏梨花品牡丹的活动,心头一热,带上老人孩子,我们又去了。车子顺祥临路到达寅街镇巧邑村往右一拐进入河东村,路一下变窄了,弥渡的东山山势比西山平缓得多,虽已是春分,却还是有草枯水寒的苍凉,还好不时有几户山里人家在车窗外闪过,白墙红瓦,缀于山坡谷地,端坐的老妪,静卧的黄狗,遍地石块,漫野桃花等山乡景致纷纷跃入眼帘,亲切的抚摸着你的视线。到达山顶的时候,我终于看到了满山头的梨树,只可惜可能是节令尚早的缘故,只看到几朵孤零零的梨花挂在梨树如铁的枝干上,远不如朋友描述的梨花漫天把雪舞的美景。“探花只恐花睡去,惜玉怜香故人来”,故人已至,千顷梨花仍在沉睡,不免让人有些遗憾。

三月灵山春正浓,登临宛入画图中。带着寻幽的心境,独醒的禅意,车子在一个山坡谷地停了下来,便看到香烟缭绕,听到钟磬声声,善男信女络绎不绝,白云寺到了。“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”虽不是清晨,但空气中还带着山野草木的仙气,我们从古寺右边侧门而入,一进门便听到了欢快的音乐声,原来寺里正进行欢歌曼舞贺牡丹群众文艺演出,台上演出的便是声名在外的弥渡花灯。弥渡花灯又叫“跳花灯”,是当地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,在弥渡流传着一句俗语:“十个弥渡人,九个会唱灯。”尽管花灯已走上了舞台,但弥渡花灯的根仍然深深地扎在民间,花灯演唱活动几乎遍及弥渡城乡,其中以人口集中的坝区、西南部的密祉和南部山区的牛街为主要流行区。只见台上的演出者虽大多是中老年妇女,却个个精神抖擞,神采飞扬,手持折扇和手帕,步伐手式灵活,耍扇、耍帕的技法一气呵成,引来台下阵阵喝彩声。

“惟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其实何止是在京城,盛世花开、花开富贵,在这太平盛世,就算在小小的白云寺,也可一睹三月牡丹这“花中之魁”花开满园的绚烂。白云寺里有个牡丹园,每当春风爬上山岗,这里的上百株牡丹便绽放出她那甜美的笑靥。我钻过人群,顺着石台阶走进一个亭台之后,一阵春风轻轻的吹来,一丝丝,一缕缕的香气,轻轻悄悄地潜入我的鼻孔,一盆盆牡丹在台阶上整齐摆放,花枝细而长,那翠绿给人清爽,她的叶子犹如一个个小巴掌,像小朋友一样欢快地拍着手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,上百盆牡丹花色各异,花朵硕大,花瓣肥厚,红的似火,黄的似金,粉的似霞,白的似玉……看那朵朵怒放的牡丹朝气蓬勃,像久拘闺房的女子,在阳光照耀下尽情展开灿烂的笑颜。“牡丹仙子笑盈盈,绰约风姿百蕊倾;不媚皇权迁客意,任凭国色庶民情;天光灿烂姣无忌,世道清明艳不惊;偏爱空林藏古寺,白云生处响鸡声”,一年一度的白云寺牡丹会便由此而来。

“贺牡丹•赏梨花笔会”已成为白云寺每年的盛会。说的是牡丹会,其实活动的内容却异常丰富,在一个严谨肃穆的宗教场所里,举办的是一个既凡俗又高雅的文人雅士聚会活动,除了四乡八寨的男女前来贺牡丹、求签拜佛,附近文人墨客如约前来相聚,谈诗论道,当场挥笔泼墨,吟诗作赋,撰联绘画。在盛开的牡丹花旁,一首首贺牡丹的诗词,一联联对仗精巧的对联,从诗人们的心中溢出,流淌到散发着墨香的狼毫笔尖上,落笔在一张张鲜艳的红纸上,和盛开的牡丹争相辉映。

循着空灵悠远的梵音拾级而上,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王母殿、玉皇阁、观音阁、财神殿、龙王殿……一个个殿宇依山势而建,布局精巧,大殿内闪烁的香火,洗净俗世的思想,殿门上古朴的雕刻,荡涤着胸间的俗虑,一个个绝美的图案,又蕴含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深意。寺侧的桂花井,透过阳光的折射,闪烁着远古的记忆和今时的闲逸;寺左的苍松翠柏、危岩石洞,是穿行在白云寺记忆的长廊,记录着唐宋风雨、明清岁月所留下的痕迹;还有高阁凌云、飞岩悬榻、诸葛旧垒、元旦山兰、石岭游龙、龟蛇拱卫、松风度塔、九鼎朝堂等……那一处处浸透着时光尘埃,写满传奇故事的风景,散落在白云寺外的沟沟梁梁,充实着游人的思绪,愉悦着行客的心情。

手执香茗,喝着寺院里的工作人员早已为我们泡好的普洱茶,古阁飞檐,花海如潮,茶香袅袅,当舌尖在茶的润泽下,山的醇厚、茶的清香占据了我的思想,任幽香冲去了浮尘,于这喧嚣的尘世寻一隅安静,所有的凡尘俗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,只剩下眼前极美的景致,在时光中日渐古朴,一砖一瓦,一脊一兽都闪耀着高深的佛理,悠然的禅韵,优雅而舒心的生活也不就是如此?

正是:深山古寺坐,煎水品悠闲;茗香禅意起,魂醉白云中。
分享到:

弥渡人大 微信公众号